前沿探讨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前沿探讨

汉字要不要继续简化

2025-06-26

简化汉字是从1956年国务院公布《汉字简化方案》开始的,推出了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,经试用和修订后1964年正式发布《简化字总表》,收录简化字2236个,这是新中国成立后,在汉字改革中所做的一次大胆而有效的尝试。

按当初设想,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所以1977年又推出《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》(“二简字”),但推行不久便被叫停,1986年宣布废止。

是什么原因呢?多数人认为是简化过度、造成字形混乱。

其实这只是简化过程中的次要方面,“度”的问题,通过实践检验可全面调整,“字形混乱”也可在调整过程中进行修改。

总有人将“二简字”说得一塌糊涂,一无是处,笔者认为这并不全面也不客观。

我们从二简字简化原则看:1.选择群众已经流行使用的字,根据群众使用习惯进行简化;2.着重简化比较常用的汉字,有利于实用;3.精简数量,淘汰部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。这三大原则错了吗?不,绝对没有错!试看有些字,比如“餐”、“遇”、“停”… 简化成“歺”、“迂”、“仃”…如今好多场合还在不合规范的使用着,可见有些字还是能为群众接受的。

二简字失败的最大原因是:推行时机和方式方法欠妥!当时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,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,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,简化汉字非当务之急,文革结束才一年就推出二简字,显然准备过程是很不充分的。

再从方式方法上看,方案推出前既没有细致深入的学术论证,也没有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,操之过急和急功近利所酿成的弊端、争议乃至叫停实属情理之中。

我们沉积和平静下来,就今日话题而言,既有一简就应该有二简乃至三简,本当系统性阶段性继续下去的汉字简化工程,窃以为不可因噎废食而虎头蛇尾。

上一辈人已为汉字简化按下“快捷键”和“暂停键”,难道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,就轻而易举不再作为的按下“终止键”吗?难道汉字从此也就彻底躺平了吗?!

希望关注评论!欢迎批评指教!
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