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沿探讨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前沿探讨

谈谈汉语拼音的注音问题

2017-09-08

《汉语拼音方案》是1958年2 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, 它是清末切音字、汉字拉丁化等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发展延伸的产物。

颁行以来, 在给汉字注音、推广普通话、制订少数民族文字、引导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。

方案基本上体现了科学、简明、实用等原则, 但有些方面还值得商榷。本文就其汉语拼音注音问题提出个人意见,与大家一同商榷。

一、注音的位置问题

汉字都是2字节,而拼音字节1~8不等,显然拼音无论在上下左右位置,是不可能与汉字齐整对应进行标注的,词语同样如此。

1、一般方法是上下标注。这样汉字之间;拼音之间;汉字和拼音之间都只好或长或短、杂乱无章的间隔开来。如:杨寄洲《汉语教程》(第一册上、下,北京语言大学1999年8月第一版)等。

2、也有汉字与汉语拼音分开,一段汉语拼音,一段汉字,汉字和汉语拼音可同页也可不同页。如:鲁健骥《初级汉语课本》(2003年2月第一版)等。

3、还有汉字正文与拼音不是在同一页码上。如:Tao-chung Yao等编写的《中文听说读写》(Cheng&Tsui Company,美国波士顿1997年版)等。使用这类教材的学生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:他们学完这样的教材以后,所面对的都还是只有汉字的教材。    

4、对外汉语教材中有的采用汉字和拼音的间互出现。也就是课文完全是汉字,然后汉字和汉语拼音相互出现在注音文稿中。如:田皓皓等《实用速成汉语(第二册)》(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)

以上对于编者而言工作量苦不堪言相当繁重。

二、同时标注英语的问题

目前英语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外语语种, 有着强大的势力, 人们见到拉丁字母就读成英文音已成为习惯。

1、如果把教材的“汉、拼、英”三者都标注出来(共3行),页面则显得松散零乱无美感,冗词赘句难简洁,由此难免给学习者造成眼花缭乱难以适应之感。

2、此外,几乎所有影视剧,为了避免拼、英混淆,或为了简洁荧屏,索性不注拼音,只注汉字和英文,中央电视台“快乐学汉语”栏目也同样如此,这对帮助外国人理解剧情和学习汉语无疑是不利的!


返回列表